无障碍浏览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所在的位置:
刘勇:拓宽思路 笃行实干 实现村级发展新提升
信息来源:人大办 发布日期:2025-08-08 17:31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刘勇,高港区第六届人大代表、胡庄镇戴陈村党总支书记。他积极发挥代表引领作用,用心做事、忠实履职,以思想“破冰”推动发展“破局”,多元联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领戴陈村村干部共同努力,甩掉经济薄弱村的“帽子”,让百姓受益得实惠。

组织强了、人心齐了,发展的曙光就进来了。受交通不便、资源匮乏等制约,戴陈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,可以说是寥寥无几,且村级债务较高,发展总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。刘勇经过思考,认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,人是关键要素,自己作为领头雁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,思想走在前,充分发挥引领作用。自此,他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,积极开展走访调研,充分集民意汇民智,逐步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效益报酬挂钩机制,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,让村干部有干劲、有奔头。他带头牢固树立“等不得也不能等”的思想,配齐配强“两委”班子,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,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。他多次带领村两委赴泰兴、靖江等周边先进村居观摩学习,不断拓宽村干部发展思维。在激发村干部干劲的同时,也积极挖掘群众的内生动力,多次召开党员、群众代表大会,分析研判村集体“三资”情况,采纳群众的意见建议,在戴陈村营造全民谋发展的浓厚氛围。村干部用心、群众放心,在戴陈村集体流转2000多亩土地时,仅短短一周时间,就顺利完成了土地任务,干群齐心,发展的曙光也会透进来。

机遇有了、劲用足了,发展的引擎就点燃了。产业是发展的基础,可戴陈村发展的最大短板是没有特色产业。正值上级党委政府积极搭建支持村级经济发展的载体平台,刘勇说:“在此情况下,党委政府搭建的载体平台,就成为我们绝对不能错过的发展机遇。”于是刘勇带领村班子成员,借助“万企联万村,共走振兴路”的政策,盘活村闲置厂房,将破旧厂房改建成上下两层的标准厂房。他还主动上门拜访企业,尝试洽谈“村企联建”方案。经过努力,最终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乐太食品达成合作协议,由戴陈村提供生产车间、招聘务工人员,部分村民入股,乐太公司负责设备采购、技术指导、市场销售,新型的合作模式既解决了企业产能不足问题,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。已投入生产运营的厂房每天可生产700余箱蛋饺和年糕,年产值1000万左右,帮助40多个闲置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的就业。刘勇信心满满地表示还将与乐太公司深度“联姻”,筹划开设面筋包肉、小酥肉、鸡米花等生产线,力争将更多产业附加值留在戴陈村,让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。

思路开了、模式优了,发展的前景就亮堂了。村里有30多亩产出效益较低的银杏林,刘勇召集村“两委”反复谋划商议如何让荒树林“提质生金”。相较于高节奏、喧嚣的城市,农村寂静清幽,农产品也可以吃得放心,这是很多城市人群向往的地方,有此切入点,刘勇也找到了戴陈村适宜的发展出路。此后,戴陈村创办合作社,流转了银杏林,为减少人工支出,刘勇自己带头,白天忙着村级事务,一有空闲就来到流转的银杏林忙活,垒土摆砖,因地制宜打造休闲农趣园。虽然辛苦,但是看着一点一点建好的农趣园,村干部心底却很开心。农趣园建成后实行会员制,每个会员可认领一块小菜园,领得家人朋友到菜园全情体验农耕乐趣,目前已发展会员66名。农趣园还增加了休闲垂钓、露营烧烤等“亲子游”、农家乐服务,“五一”节假日期间,来园游客达1000多人次,粗略计算,农趣园项目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。戴陈村还搭建农产品网络直播平台,开设“创富驿站”,在线销售土特产,建成试运营两个月,已累计销售时鲜蔬菜套餐近300份,荞麦面、玉米面等农副产品近5000斤,村集体盈利6000多元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积极推介乡村美景、特色农产品、精品民宿,打开村集体经济多元融合发展新路子。

刘勇说: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,我要牢记职责使命,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,做到全力以赴,努力实现村强民富,完成百姓奔小康的满意答卷。”
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